来源时间为:2022-12-29
在萧山友谊学校有一个“民族墙”,墙上展示着各民族的文化特色,高脚竞速、板鞋竞速、翘旱船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简笔画勾勒展示,让人一目了然。生动详实的文字介绍让参观者对民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。604班的马明善来自撒拉族,离开家乡6年多,这个民族墙让他对家乡的民族风情记忆犹新。
学生马明善说:“这民族墙挺好的,我下课一有时间就来这边看看。”
萧山友谊学校有来自布依族、蒙古族、壮族、彝族、瑶族等11个少数民族的近百名学生,为让这些学生记住自己民族的特色,学校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,民族歌曲、民族舞蹈、民族体育、民族饮食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、其乐融融。每年的校运动会上,少数民族学生身穿各族特色服饰,展示各民族风采。
萧山友谊学校副校长罗作平说:“我们准备了很多主题活动来传承和弘扬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这么多年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教育,对孩子们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有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。”
作为首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,金迪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,编制了三本民族教育校本教材,每周开展一堂教学,并结合教材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知识竞赛、民族风情绘画等,提高学生对各民族常识的认知。学校还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书吧,使学生们通过书籍感受民族风情。
学生李欣怡说:“能更好地深入了解我们傈僳族的文化和一些服装、语言。”
学校在投入200万元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,开展了“民族七彩阵地”活动,包括民族讲堂宣传阵地,艺术、传承、帮扶阵地等,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民族学生在第二故乡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。
萧山党山金迪学校校长赵燕说:“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,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自觉地融入到各民族的相知相融中。”
萧山现有39个少数民族,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.2万余人。近年来,萧山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方针政策,制定并实施多个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方案,不断完善基层基础工作。通过“善缘圆梦”助学活动、“春风行动”慰问等,不断改善困难少数民族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。积极搭建“少数民族之家”“民族大讲堂”等多个服务平台,汇聚资源力量,探索创新民族教育工作品牌,形成系统性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,加强少数民族的交流,助推学校民族教育有效开展。
原标题:《“统统”关注_办好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》
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://renzheng.thepaper.cn。